低压电缆的维护保养方法需结合周期性检查、环境控制、防护措施等多维度管理,具体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周期性检查与监测
外观检查
定期巡视电缆外护套是否破损、变形或老化裂纹,重点关注连接点、终端接头等薄弱环节的牢固性和绝缘状态。
检查电缆敷设路径是否存在弯曲半径过小、挤压或外力损伤风险,确保敷设符合规范。
绝缘性能检测
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值,若低于标准需及时更换电缆。
定期进行直流电阻测试、交流耐压试验等预防性试验,评估整体运行状态。
负荷与温度监测
通过钳型电流表监控负荷,避免过载导致电缆过热。
使用红外线温度测试仪测量电缆表面温度,结合环境温度推算缆芯温度,确保不超过额定范围。
二、环境与腐蚀防护
清洁与防潮
定期清理电缆表面灰尘及污垢,使用软布擦拭,禁用化学溶剂。
保持电缆槽干燥,避免绝缘层受潮短路,雨季加强巡检与应急断电处理。
腐蚀防护
针对化学腐蚀区域(如酸碱土壤),可采用更换不良土壤或加装耐腐蚀套管。
防范电解腐蚀时,通过设置排流设备或加强电缆与金属物体间的绝缘。
三、关键部件维护
连接点与终端头
定期紧固接头螺栓,避免接触不良导致发热或火花。
检查电缆头密封性,防止水分渗入引发绝缘劣化。
外护套修复
发现护套破损或老化时立即更换,避免内部绝缘层进一步受损。
四、运行管理规范
负荷控制
严禁超负荷运行,合理分配配电线路负载,降低线路损耗。
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改善功率因数。
应急与记录
定期测试应急电缆功能,确保突发状况下可靠供电。
建立维护档案,记录检查、测试及处理结果,便于追溯分析。
五、特殊场景应对
恶劣天气巡检:雷雨、冰雪后重点检查杆塔稳定性、架空线弧垂及绝缘子完整性。
高温环境散热:确保电缆与热源距离符合标准(如电源线距散热管≥1米),必要时增设散热装置。
通过系统化维护,可有效延长电缆寿命,降低短路、漏电等故障风险,保障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